我算是比较孤陋寡闻,因为受韩剧的影响,一直以为“尚宫”一职来源于朝鲜古代,因为看中国的历史剧从没提及过它,而诸如“大长今”,“明成皇后”等韩剧却屡屡听闻。
其实,“尚宫”从中国隋朝时代便有了。
《隋唐》载开皇二年,隋文帝采汉,晋个仪置六尚,尚宫就是六尚之一。唐朝时,后宫仿照六部设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寝局,尚功局。尚宫是尚宫局的首席女官。
朝鲜王朝女官职称仿照中国制度,但实际上的职务,职级与中国女官又有所不同。“尚宫”是内人以上女官的统称,其中包括皇帝的妃子。换句话说,在朝鲜,尚宫不一定是皇帝的妃子,但皇帝的妃子,可以是尚宫。
明白了吗?呵呵,听上去是有点复杂。
我在这本书里,把女主角设为“尚服”一职,那么,什么叫“尚服”呢?
刚才说过,“尚服局”亦是六局之一,详细解释如下:
尚服局,官署名,战国,秦,汉有此名。主管帝王衣冠。隋文帝所设女官“六尚”亦为其一,员额三人,掌服章宝藏,辖司饰三人,掌饰物,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炀帝建尚服局时为主官,辖司玺,掌汤沐巾栉玩弄,司仗,掌仗卫武器。四司各二人,下有典,掌,女使。
唐承隋制,唯改司玺称司宝。五代北宋仍有司宝,司衣等名目。辽亦置,金及明初依唐制。明永乐后,女官六尚之职均移于宦官,唯司宝等仍存。
简单点说,凡宫中的衣冠,首饰,器皿,仪仗,甚至沐浴用品等,皆归尚服局统管。这从它的四司名称:司宝,司衣,司饰,司仗,可以看出。
那天絮绢打电话问我,说“尚宫”与“尚服”有何区别?因为她查到的资料,“尚宫”也有统管衣饰之类。
我们先来看看“尚宫局”的详细解释——
尚宫局隶属官署名。隋文帝所设内廷女官“六尚”之一,员额三人,约当从九品,掌导引皇后及赏赐等事,辖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辖琮玺器玩。炀帝建尚宫局时为主官,从五品,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掌门阁管钥。四司各二人,从六品。下有典,从七品,掌,从九品。女使若干人。
唐承隋制而小有更改,尚宫二人为正五品,四司改称为司记,司言,司簿(以上各二人),司闱六人,正六品。以下典记,掌记等,分别为正七品,正八品。五代北宋仍有尚宫,司言等名。金与明初均依唐制。明永乐后,职尽移于宦官。
简单点说,尚宫应该是偏向于掌管后宫的文书,奏启,赏赐等事务,甚至包括宫门的钥匙。有点像我上一本《大牌女官》中女主角的职务。这从它的四司名称: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可以看出。
那为什么絮绢查到的资料与我的不同?会有纠结不清的疑问呢?
我后来看到这样一段话——
《明史-后妃传》:“又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以下至嫔御女史,巨细衣食之费,金银币帛,器用百物之供,皆自尚宫取旨,牒内使监复奏,移部臣取给焉。若尚宫不及奏,内使监不复奏,而辄领于部者,论死。”
可见,到了明代,凡是宫内所需,不论是衣冠器皿,皆要透过尚宫申请,才能取得,否则会被治罪。这大概也是一种内宫财政的监督制度吧,否则有人贪污就不好了,呵呵。
所以说,宫闱制度,其实从隋唐开始,到了明清,会有一些转变,不是从始至终如一的。时代的变迁,会导致后宫顺应时宜而动。所以,查到的资料会有所不同也是正常。
洋洋历史,千年文化,又怎是个单一固定的解释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就算身在此山中,也有云深不知处的困扰,何况我们这些“窥豹”的后人,大概都只是看到了豹子的某一段美丽的花纹而已,无法再回到从前,探清全貌。
以上这些关于女官的资料,我不打算写在小说里,只用序文做一些解释,因为害怕影响读者的阅读,毕竟我写的是以爱情为主的小说,过于繁冗的学术考究会像阻隔在行文中的石头,破坏流畅。
嗯,大家看看就好。假如这篇序让你头痛,跳过去直接看正文吧。但假如你有疑问,或者对中国的女官制度有进一步的好奇,以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