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納傳--第三十三章一股新鮮空氣
第三十三章一股新鮮空氣
這股新鮮空氣是《一位十五歲的船長》帶給我們的;一部幽默的幻想小說︰《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苦難遭遇》
1877年,他在南特度過夏天,從而恢復了與大海的接觸。他已暫時從他兒子給他造成的憂慮中解月兌了出來,「米歇爾跟我們在一起,大伙都覺得挺高興,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南特之行和全家團聚對他大有好處。」他高興地把兒子帶到聖米歇爾號上。一上船,他的想象便隨著波濤一起澎湃奔騰。這個兒子,缺點不少,優點挺多,稍遇機緣,很可能變成另一個人。他既聰明,又熱情,只是缺少一點辨識力,難以應付各種事變。一個15歲的小伙子,倘若性格剛強,滿可以作許多事情,若有機會,甚至能作出一些英雄壯舉,在海上怎麼樣?讓一位小伙子駕著一艘船單獨與海浪搏斗?他會作出什麼事來呢?
這一連串想像使他漸漸看到一個「15歲的英雄」的身影。這位英雄就在流浪者號捕鯨船上。作了一次收獲不大的海上狩獵後,這艘捕鯨船正靠泊在新西蘭的奧克蘭市。為了加重這位十五歲英雄今後的責任,他讓像米歇爾那樣當普通見習舵手的迪克-桑、船東的妻子沃爾多姆夫人、她兒子雅克、她表弟昆蟲學家本尼迪克特和年老的黑人女佣南,搭乘這艘雙桅縱帆帆船返回舊金山。在茫茫的太平洋上,流浪者號遇著一艘破船。該船因遭受踫撞,船員全部失蹤,僅剩下奄奄一息的5名黑人和1只狗,在船上受著口渴的嚴酷折磨。
赫澤爾了解到漸漸形成的創作提綱後,希望將這幾位遇難者變成戴著腳鐐手銬、被扔在一艘黑奴販運船的艙底里的奴隸。他最後同意不把尼摩寫成一個搜捕黑奴販子的人;他本來希望這一次能如願以償;因為販賣黑奴的問題一直纏繞著他。但儒勒-凡爾納卻認為,這個問題已不復存在,他堅持說,這5名遇難者是作為乘客而在1艘被撞毀的船上的自由人。他答應,關于販賣黑奴的暴行,等這幾位黑人落入走私販手里之後再作描寫。這些可憐的人在艙底里並沒遇到會餓死的危險……因為他們完全可以將那只狗吃掉!我們知道,這只狗在小說中起著一種重要的作用。
至于那位歷歲的英雄,作者提醒出版商說,「他肯定不是您頭腦里所設想的那種小天真。」赫澤爾特別偏愛伽弗洛什ヾ式的人物。他早就希望將這樣一個人物插入到《米歇爾-斯特洛戈夫》之中;因此,要是迪克-桑跟雨果筆下的那位給人好感的英雄相似,他
「因此,他決不是一個懶鬼;船上只剩他一個人的時候,他顯得英勇無畏,而且像1位船長那樣行事。」當赫爾船長忍不住要去補充他船上的貨物,讓他的船停止前進,跟5名水手一起上了1只捕鯨小艇去追捕1條巨大的座頭鯨時,事情正是這樣發生的。
ヾ雨果《悲慘世界》中的一個角色,後來成為巴黎街頭機靈調皮的流浪兒童的象必定感到非常高興。「在這位美國小青年的身上,我決不可能找到半點與巴黎街頭的流浪兒相似的地方!」《一位十五歲的船長》的作者振振有詞地分辯說︰「我寧可讓迪克-桑保留我原先塑造的那個樣子。」
赫爾船長委任這位小伙子當幾小時大副,將流浪者號交給他照管了。但捕鯨活動發生了可怕的變化︰小艇被狂怒的座頭鯨撞碎,船上的人全部落水葬身大海。
如今,流浪者號只剩1名水手︰l名沒別的船員協助的見習水手;他要負責將船東的妻兒、年邁的女佣南和5名黑人遇難者遣送回國。我們可別忘了那只叫登戈的狗和那位令人擔心的廚子內戈洛。內戈洛處處跟小船長作對,因此,這位小船長不得不對他行使自己的權力。相反,小船長對那5位黑人和登戈的忠誠是完全可以信賴的,而且,登戈恰好憎惡內戈洛。
迪克-桑向東行駛,一直朝這個方向,他肯定可以返回美洲南岸。在跟一場颶風搏斗的過程中,他顯示出自己是個出色的海員;要不是內戈洛從中作梗,使船上的羅盤發生差錯,他興許能把船駛回瓦爾帕萊索,可這麼一來,他卻繞過合恩角,橫渡大西洋,被拋落在非洲而不是美洲的海岸上。
到處是黑奴和走私販的非洲;赫澤爾對作者描寫販賣烏木的商人的那些章節必定感到滿意。內戈洛和突然出現的哈里斯合謀,將遇難者帶到安哥拉的月復地,卻堅持說他們到了玻利維亞!後來,他們被人逮住,強行歸入一個阿拉伯人販子的奴隸行列中。
儒勒-凡爾納認為有必要提醒那位易受感動的出版商,「我先給您打個招呼,他將死在非洲的土地上。」第二卷絕大部分是描寫販賣黑奴活動及其殘忍性的,敘述非常準確,以致赫澤爾也無法接受。「正如您所說的那樣,這些習俗實在太可惡,」作家表示讓步說,「我將把它們寫得和緩些。」
經過許多曲折和一次越獄——這次越獄是因本尼迪克特對昆蟲學的酷愛所引起的——之後,我們的這幾位朋友終于得救了;哈里斯被迪克親手殺死,登戈要替它的主人——被內戈洛殺害的一位探索者——報仇,咬斷了內戈洛的喉嚨,這時,我們的憂慮解除了。只有那位可憐的女佣因疲勞過度而身故,無法返回美洲。
這部航海和地理小說一直使青少年感到興趣,他們被扣人心弦的情節和一系列富于戲劇性的插曲深深地吸引住。書中不乏出色的描寫;有不少描寫很有教益;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關于赤道非洲的習俗和人販子慘絕人衰的暴行的描寫。如果說,這僅僅是文學效果,我們是難以信服的;作者不僅想到要極力排除華麗而空泛的詞句,而且還考慮到準確性,給我們列舉了他的材料來源,並引用了一篇喀麥隆游記中的一個片斷。
斯坦利ヾ直至1872年7月12日才返回馬賽;利文斯頓1874年4月22日死于桑給巴爾。這兩個日期是很有意義的。這部作品寫于1877年,書中描述的情景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早60年。這些地區的平靜只是近來的事。倘若G-德-迪斯巴赫注意到這一點,他閱讀《一位十五歲的船長》時興許會客觀一點,不致于輕率地說什麼他感到費解的是,這位性情溫和的亞眼布爾喬亞似乎認為法國推進到安蒂波德斯群島去奴役黑人和巴布亞人是理所當然的。
ヾ斯坦利(1841-1904),中非地區的探索者,曾在中非找到利文斯頓。
作者的立場似乎十分明確。他雖然贊成殖民化,但他僅在這種殖民化有利于結束令人憤慨的殘暴這種範圍內表示贊成。他認為,如出于對貧困民族的歧視和旨在開發他們的領土而采取粗暴的方式實行殖民化,那麼,這種殖民化是可鄙的。對作為統治大國的英國進行冷嘲熱諷,並不是歪曲事實;時趕盡殺絕澳洲野人和在新西蘭實行「教化大屠殺」進行抨擊,更不是歪曲事實;而所有這些都沒妨礙他對殖民化後來作出的成果表示欽佩。
不管西方文明如何先進,儒勒-凡爾納並沒對這種文明表示過贊賞,尼摩說,「你們所說的野人難道比別的人更糟糕嗎?」在《格蘭特船長的女兒》中,巴加內爾在承認毛利人的勇猛和正直之後,又說這個種族吃人肉是合乎邏輯的,這無疑再客觀、再公允不過了。
1878年在地中海巡游時,聖米歇爾號的船主一邊消遣,一邊草擬「一個像《牛博士》的幻想故事」的創作提綱。這個故事將描寫一個「故意讓人殺害的人」。起初,這個故事大概發生在美洲。但經仔細考慮,他又似乎覺得,在一位美洲百萬富翁的頭腦中興許難以產生假第三者之手進行自殺的念頭,因為這種富翁對豪富不大可能感到厭倦;這事可能發生在一個懶散成性的人的身上,而這又不符合大西洋彼岸人的性格。他認為,一個篤信孔教的哲學家倒是善于作出這樣一種規勸,而一個腰纏萬貫的中國人更有可能接受這種規勸。
「他把故事移到中國,在一個比美國更富于色彩的背景中去寫,」而且,「他眼前擺著20卷書,現在只需把這部作品寫出來。」
1879年,《時報》的讀者終于讀到了《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苦難遭遇》。這個幻想故事包含了相當多的戲劇情節,使故事充滿天真的情趣,讀後不禁令人發笑。
1889年,儒勒-凡爾納到了昂蒂布角,大概還在考慮他的這位中國人;他跟當納里合作,試圖將這部作品改編成劇本。這事作起來可不容易。1889年1月底,劇情梗概搞出來了。這位小說家說,「如今我只需把劇本寫出來。」
1890年9月,他把這個關于中國人的劇本寫出來了,但跟原作有不少出入;德凱納爾要求得到這個劇本,羅夏爾也希望得到這個劇本,以便在1891年10月聖馬丁門劇院開張時演出。克洛德-法雷爾也被這個題材所吸引,想在1925年前後將這部作品搬上舞台;薩拉-伯恩哈特劇院的演出非常動人,但並不成功︰倘若不使這位中國人歐化,那是很難獲得觀眾贊賞的。
------------------
轉自書香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