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納丹號歷險記--第二節神秘的存在
第二節神秘的存在
地理學家,把這個位于美洲大陸的天涯海角,及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所有島嶼和小群島,以麥哲輪名字命名。大陸最南邊的土地是巴塔哥尼亞的領地,在紀堯姆國王和布輪斯維克兩座遼闊的半島上,逶迤延綿,最終在後者一個叫福爾沃海岬處銷聲匿跡。這些大大小小的島嶼,彼此間並非直接相連的而是被麥哲輪海峽隔開的,此地域的地勢,就是如此結構。那位遐邇聞名、大名鼎鼎的十六世紀葡萄牙航海家的名字,因此保存下來、流芳百世。
這里地理是得天獨厚的,導致它到1881年,這塊新大陸還不附屬任何發達國家,更為甚者,與其左親右鄰︰智利和阿根廷共和國也是老死不相往來。而這兩個國家卻為了巴塔哥尼亞的潘帕斯草原,爭紛不休,長年征戰。麥哲輪海峽不對任何人拱手稱臣,新移民又以在此安營扎寨,建立家園,但必須保持它的絕對獨立自主。
然而它並非只是一塊無足輕重的遼闊疆域,除了那些數不勝數、無關緊要的島嶼之外,這個地區還存在著五萬公里面積的土地︰包括火地島、若地島、克拉即斯島、霍斯特島、拉瓦蘭島,還得算上投身于由格雷維、沃拉斯頓、佛萊斯萊、赫爾采特、赫爾斯、歇爾構成群島的奧爾勒海岬,余下是些小島和暗礁,整個巨大的美洲大陸,就是這副支離破碎的模樣。
在麥哲輪島,寥若晨星、各自獨立的土地中要數火地島最為幅員遼闊,其北部西部從愛斯比利圖、聖托海岬到馬格達勒拉海峽,那凌亂不堪的海岸線形成了海角天涯。火地島的西部,在薩爾瑪米昂多山的俯瞰下,十分散落的在半島上鋪開,然後在向神秘莫測的半臥獅身人面像相仿的聖達戈海角繼續延伸。海角的尾端在勒麥爾海峽中淹沒。
先前所描敘的那一幕故事,正是發生在這座大島上,時間是一八八零年四月間。勒柯吉正神思飛躍,思緒萬千,他目不轉楮地注視著的正是這條運河,它叫見阿格爾,流向火地島南邊,由高爾敦-霍斯特、拉瓦蘭和彼克頓構成的島嶼在運河的對岸,遙相呼應。再往南面便是零零碎碎、散露開的、延綿起伏的奧爾勒海岬群島。
如人豹相斗被選作文章的首篇一樣,他第一次,出現在火地島後被印第安人稱為勒柯吉的人來這里,業已十來年了。他是怎樣到這里來的?肯定是乘搭蒸汽帆船,這些巨輪沿麥哲輪錯綜復雜的航道和延伸到太平洋上的島嶼,七拐八彎地駛進來。其目的是為了和當地的土人做皮毛生意;如原始羊駝、小羊駝、美洲駝、海豹等動物的交易。于是這位異鄉人怎麼來到這里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釋清楚了然而想搞清他姓甚名誰?何方居士?是出生于新大陸還是舊大陸?人們對此疑竇重重,而想讓他本人為此一一交待,會讓他深感困窘,而尷尬的,總之人們對他一無所知,此外加上一句無傷大雅的話,也沒有任何人,想對他刨根問底,在這片權威蕩然無存的土地上,有誰會津津樂道和說三道四,來刨根問底呢!他也並不是生活在何等組織結構,十全十美的國度里,在那里警方人士,把人的過去種種,要查一個水落石出,這里想長年累月的隱姓埋名,並不是天方夜譚,沒有任何人會對一時興起的強權唯唯諾諾,所有的法律戒規,所有習俗慣例,都被視為身外之物,人們完全過著無拘無束、自由散淡的生活。
在勒柯吉踏上火地島的頭二年,他並不想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安頓下來,他還想去游歷別的地方,他漂泊游蕩,穿梭往來,與土著人交朋友,而從不問津那由白人開拓者所開設的為數不多的外國商號,如果他去到群島停泊的某船有接觸的話,那也是由當地的土著人作中間人,其目的僅僅為了補齊彈藥和藥品。購買這些東西,他或是以物交換或是用西班牙或是英國貨幣付賬,在錢的方面他好像手頭從沒有拮據過。
余下的時間,他走過一個部落又一個部落,走過一個營地又一個營地,他被當地土著人同化了,以打獵捕魚為生,有時在沿海的人家過夜,有時在內地的部落宿營,與他們共同分享茅屋或帳篷的生活樂趣,他給病人治病療傷,拯救孤兒寡母,他深受客人擁戴,他們及時地送給他顯赫的綽號。這個綽號在這群島上已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勒柯吉受過良好教育,尤其是醫學方面受過系統的教育,這是毫無疑問的,他還熟練掌握了幾門外語。法國人、英國人、德國人、西班牙人、挪威人莫不加區別地將他視為自己的同胞,他盡管通曉多種語言,這位神秘莫測的人物,不失時機地又學了門雅共語,他流利地講這個方言,他在麥哲輪海峽用得最廣,傳教士常常用它來翻譯幾段聖經。
人們通常認為麥哲輪海峽是不毛之地,無法居住,這是與事實不符的,勒柯吉將終身托付于此。最初的探險者對他贊不絕口,實際上這也不過如此,但要想把它說成是人間天堂也是夸大其辭,如果對最頂端的奧爾勒海岬,可免遭狂風暴雨的襲擊,那只會讓您敗了雅興。然而它和歐洲大陸一樣,有著遼闊的疆域去哺育芸芸眾生,盡管這里生活條件十分惡劣,但是此地氣候卻十分濕潤,這應歸功于四面環繞的海洋,使溫度變化呈規律性,因而它不必忍受從白俄羅斯、瑞典、挪威刮來的嚴寒氣流,夏天的平均氣溫不足攝氏十五度,而冬天不低于攝氏零下五度。
盡管缺乏氣象觀測,觀看這些島嶼的表面,對那些夸大其辭的悲觀論調,盡可以置之不理。這里有大面積的植物,還有一望無垠的牧場,足以養活數不勝數的一群牲口。遼闊的三毛櫸、樺樹、木檗、冬青隨處可見。無需置疑,我們賴以生存的植物,在這里完全可以茁壯成長,甚至包括生長茂盛的小麥。
然而在這塊並非無法居住的地方,卻人跡罕至,其人口只包括一小群印第安人,這就是我們在書本上能查到的被稱為火地人或游牧人。在人道主義社會中,他們是最後僅存的一群真正野人,他們幾乎全都赤身,在這片廣袤無垠、荒無人煙的土地上過著一種漂泊不定、淒慘悲涼的生活。
在本故事開始的很久一段時間內,智利在麥哲輪海峽的奔塔-阿爾那斯建立了一座驛站,對這片尚不為人知的地區,顯示出了某種關注,不過所謂人的力量,僅限于此,盡管其殖民擴張事業興旺發達,但他們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插足于麥哲輪這塊土地。
勒柯吉是經歷了怎樣的一系列事故,留在這不為大部人所知的這塊土地上,這是個秘密。他在懸崖頂端,通過這個秘密,發出的吼叫,好像要與天公挑戰,向大地致謝,至少對他的為人,可從中略知一二了。
「無上帝!無主人!」這是傳統的無政府主義的格言,因而應就此推測,勒柯吉本人也屬于這類教派,他們眾生芸芸,行為怪誕,罪孽深重,想入非非,就罪惡方面而言,他們是真正的書生意氣,對那虛無飄渺的人道主義,想入非非。其人道主義旨在取消為清除邪惡而制定的、憑空杜撰的法律,從而將邪惡永遠被逐出人類。
勒柯吉屬于這兩種人中的哪一類呢?他是一個疾惡憤世的絕對自由主義者,是一個衛道者,是實干家的辯護者,是宣傳的辯解者,就是這樣一種人,接二連三地,被各個民族所摒棄,無家可歸!只好尋到這天涯海角來避難棲息。
如此推測,似乎站不住腳,因為他一踏上麥哲輪這塊土地,他的善舉善行就被當地居民贊頌而有口皆碑。一個如此熱衷于頻頻拯救人類危難的人,是不會存有毀于一旦的念頭的,既然他本人表現為無政府主義者,但願確實如此,他們漂泊生涯,就順理成章的,只能是為了了結內心的苦楚!而不一定是由荒誕的念頭所驅使,去懲罰他人,無需置疑,他完全沉浸在幻想之中,對那些冷酷無情的法律條文無法逆來順受,在文明的宇宙間,自人們 墜地直到壽終正寢,這些條文法規,一直束縛著人們。
這種情況,也終于面臨他的這一天,他在繁文縟節的法律森林中,感到令人窒息,而普通百姓,則以犧牲自身獨立為代價,來換得那微不足道的一點舒暢和安全。其稟性是不能容忍這些民意、弱肉強食的行徑,自那時以來,他對生活現狀,一籌莫展,只有遠走他鄉,去尋找沒有壓迫而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
也正是這個原因,他後來在麥哲輪功虧一簣,也是由于這時的麥哲輪海峽,是一塊在這蒼穹大地,唯一僅存的、自由飄香的、人間淨土。
他住在這里,大約最初兩年間,勒柯吉下船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這個島上一步。
土著人對他的姓氏以及他對他們的影響與日俱增,其他島上的居民,劃獨木舟來,打漁為生的印第安人,都紛至沓來,求他指點迷津。
他們與住在火地島上的雅加拉族,各有區別,這個悲慘的游牧民族,和他們的同類一樣,靠捕魚打獵為生。當他們的白人「恩人」在貝阿格運河的島上,拋頭露面時,他們只有來伏首稱臣了。勒柯吉一向對求醫問藥、征方求法,都是來者不拒的,甚至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當流行病肆虐時,他冒著生命危險,與疾病災害作斗爭。他名聲大鵲,在小島的四面八方,立刻傳開,而且在麥哲輪海峽以外的地方,也是聞名遐邇、有口皆碑。在火地島的那些感恩戴德的土著人,送給勒柯吉的尊號,人們曾不止一次的邀請他,到奔塔-阿爾那斯,他總是不改初衷,一口回絕,不管人們怎樣懇求,都難以讓他回心轉意,他好像不願意越雷池一步,他覺得那些土地都不會再是一片自由的淨土。
他住在這個島上的第二年年底,發生了一件事,其結果對他後來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果勒柯吉固執己見,堅決不到巴塔哥尼亞領土上的奔塔-阿爾拉斯,那個住著智利人的小村鎮上去的話,這也並不能讓巴塔哥尼亞人,放棄偶爾蚤擾麥哲輪領土的行為。人和戰馬,只需幾個小時就可以運到麥哲輪海峽的南岸,經過被美洲人稱為遠征襲擊的長途跋涉,他們從火地島的一頭走向另一頭,所到之處,對當地土人,攻打襲擊、敲詐勒索,將他們的物資洗劫一空,還搶走他們的孩子,帶回巴塔哥尼亞的部落,做牛馬式的奴隸。
巴塔哥尼亞人或叫東來爾茲人,與火地島人在人種和習慣上,存在著明顯的差別,與後者相比,前者的身份讓人生疑,後者以漁業為生,不以家庭為單位,而是集幫結社,而前者則以打獵為生,他們也成群結伙,有一個權力至高無上的頭領,部落就是這樣形成的。
而後者的土人,人們從他方方正正的腦袋,面孔上有高高的顴骨,稀疏的眉毛和凹陷的前額,一眼就可以認出來。總而言之,他們被認為是悲慘不幸的人類,然而他們的種族卻並非由此而滅絕,而且還有眾多的後代,如果允許放肆的說個比喻,那他們就像營地周圍的狗一樣,多如牛毛。
至于巴塔哥尼亞人,他們有著高大的身材,那強壯勻稱的身體,顯得神氣,臉膛白淨,長長的發須飄飄然,在額頭上有帶子將它系住,橢圓形的臉面,比鬢角還寬,與蒙古人有些相似,眼楮細長,鼻子扁平,眼眶深處,相當狹窄,雙眸熠熠閃光,他們勇敢無畏,好像永不倦怠的騎士,駕馭著奔馳的駿馬,去征服那廣闊的空間,佔領寬廣的牧場,以放養他們的馬匹,奪取更大的狩獵區,以便捕捉原始羊駝、小羊駝、美洲駝等動物。
勒柯吉在這些人闖入火地島期間,曾多次的與他們不期而遇,然而到目前為止,他與這些野蠻的入侵者,還沒有過什麼接觸,智利和阿根廷對他們也束手無策,鉗制管轄不住。
一八七二年十一月,他們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麥哲輪海峽,火地島西部,勒柯吉還是第一次沒有袖手旁觀,向依盧第勒海灣的漁民,伸出援助的手。
北海灣的北端是沼澤地,構成了犬牙交錯的地勢,它與建在薩爾門多的殖民遺址,饑餓港口,恰好正對面,饑餓港起名也是為了紀念這次災難。
部分東來爾茲人,來到依盧第勒海灣南岸後,襲擊雅加那人的營地,此地只有二十來戶人家,入侵者在數量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同時他們比當地土人更強壯,武器更優良。
不過卻有一個印第安人,劃著獨木小舟,來到土人的營地,在他的率領下,試圖進行抵抗。此人大號叫卡洛里,他從事給船領航的差事。為那些冒險的航海遠輪,在貝阿格爾運河上和奧爾勒海岬沿岸島嶼間導航,他剛剛將一艘停泊在依盧第勒灣的船,引到奔塔-阿爾拉斯後返回。
卡洛里組織抵抗,並在雅加那人的幫助下企圖將侵略者驅逐出家園,然而由于力量相差懸殊,漁民們無法進行行之有效的反抗,從而營地被侵佔,帳篷被掀倒,血流遍野。
在抗爭期間,卡洛里的兒子,當時大約只有九歲,留在獨木舟上,他在那里等著他的父親,這時兩個巴塔哥尼亞人,正從他的側面撲過來,小男孩不想遠離沙灘,如超出這個範圍,他的父親就無法回到這個小舟上來。其中一個東來爾茲人跳上小船,一把將孩子挾在他的胳膊下。
也正在這一瞬間,從侵略者營地逃跑出來的卡洛里,快疾如飛地沖上去,解救被東來茲人帶走的兒子,另外那個巴塔哥尼亞人向他射出了一支利箭,箭從他耳邊擦過,幸未打中他。在第二支箭即將射出之前,突然響起了火槍聲,打劫者受到了致命的一擊,應聲倒下,他的同伙們于是都撒腿而逃走了。
這開槍的是位白人,他偶爾路過此地,正遇上了這場打斗的場面。
此人正是勒柯吉,事不宜遲,他們竭盡全力地將船拖過來,勒柯吉和卡洛里帶著小孩跳上船,奮力地向前劃去,巴塔哥尼亞人又如雨注般地向他們射來利箭,其中一支箭正射中了阿爾吉的肩膀。此時離崖邊有一定的距離了,阿爾吉傷勢嚴重,急需進行治療,勒柯吉不能離開他的朋友,于是就留在了這個船上,小舟載著他們在火地島轉來轉去,沿貝阿格爾運河行駛,最後來到新島,在極其隱蔽的一個小灣拋錨,卡洛里早就在這里安營扎寨了。
小男孩再不用擔驚受怕了,傷口正在痊愈的卡洛里不知如何對勒柯吉表示感激之情。
當獨木小舟在小灣里停下來時,印第安人跳下船來,他懇請勒柯吉也下船來。
「我住的屋子就在那邊,」他對他說,「我和孩子就生活在這里,如果你只想在這里呆幾天,非常歡迎!以後我會劃船把你送到運河對面。」他又說,「如果你願意永遠住在這里,我家就是你的家,我願意作你的僕人!」
從這一天起,勒柯吉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新島;再也沒離開卡洛里和他的孩子。由于他的到來,這個以小舟為生的印第安人,居地也變得舒適些了,同樣,卡洛里謀生的條件也大為改觀,那條容易破碎的獨木舟換成了一只小艇——維爾-捷號。那是由于一艘挪威船出事,上面的一個人被美洲豹咬傷後送上岸,從他們手中買來的。
然而新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勒柯吉的人道主義的行動,他依然如故地對當地土人,問寒問暖,關心他們的生活,他一如既往地四處奔走,哪里有困難、哪里有病人,他就在那里出現。
幾年的光陰,就如此這般地流逝,這一切的一切,勒柯吉被人們認可,他這種無拘無束的生活中,卻將終身獻身于這塊自由的土地上了,而正在此種時刻,卻發生了一件始料不及的事件,從而完全破壞了這里的太平和寧靜。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